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
經濟04-05人口論-選擇題

【其他試題】

D01.人口論的理論基礎為 (A)邊際效用均等法則 (B)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(C)邊際報酬均等法則 (D)邊際報酬遞減法則。

 

A02.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提出 (A)人口呈幾何級數成長,糧食呈算術級數成長 (B)人口呈算術級數成長,糧食呈幾何級數成長 (C)人口與糧食皆呈幾何級數成長 (D)人口與糧食皆呈算術級數成長。

 

經濟04-05人口論

提出者

馬爾薩斯(Thomas Robert Malthus)

理論基礎

邊際報酬遞減法則

內容

人口呈幾何(等比)級數成長,糧食呈算術(等差)級數成長。

過剩人口面臨糧食不足,大多數人註定要在貧困中和在饑餓的邊緣上生活。

※只適用於經濟落後國家

※被稱為憂鬱的科學(Dismal Science)

解決方法

積極限制:以戰爭、饑荒、災害、疾病,來減少過多人口。

預防限制:以晚婚來降低出生率。

道德限制:以理智約束、無不道德行為,真正做到晚婚與節慾。

後續

馬爾薩斯主義(neo-Malthusianism)以避孕的節育代替道德的節慾,更有效抑制人口成長。

奠基者:普萊斯、卡萊爾、德賴斯代爾。

經濟04-04生產三階段-選擇題

【四技試題】

D01.若生產的投入要素僅有勞動(L)與資本(K)兩種,價格分別為PLPK,則當生產達到成本最小化時,其不必然具有下列哪一特性? (A)勞動與資本的邊際生產力(MPLMPK)均處於遞減階段 (B)(MPLPL)(MPKPK) (C)位於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的相切點 (D)位於具有規模經濟的生產過程。[91商業]

 

B02.L表勞動,K表資本,MPPL表勞動邊際生產力,MPPK表資本邊際生產力,PL表勞動價格,PK表資本價格。當MPPLPLMPPKPK,為使兩者達到相等,生產者可使用哪一種調整方式? (A)增加K使用量 (B)增加L使用量 (C)同時增加LK的使用量 (D)同時減少LK的使用量。[95商業]

MPPLPLMPPKPK,則多用L,少用K

 

C03.以下有關生產三階段之第二階段的敘述何者為真? (A)平均產量大於邊際產量,且邊際產量小於零 (B)平均產量小於邊際產量,且總產量大於零 (C)平均產量大於邊際產量,且邊際產量大於零 (D)平均產量小於邊際產量,且平均產量小於零。[103商業]

生產三階段之第二階段是合理階段,此時APMP0

 

A04.有關生產三階段,以下何者有誤? (A)第一階段的邊際產量(MP)均處於上升階段 (B)第二階段的邊際產量(MP)均處於下降階段 (C)第一階段的平均產量(AP)均處於上升階段 (D)第二階段的平均產量(AP)均處於下降階段。[105商業]

第一階段邊際產量,處於先上升後下降。

  

B05.生產三階段中的第二階段為合理的生產階段,若TPAPLMPL分別代表總產量、勞動的平均產量、勞動的邊際產量,關於第二階段的敘述,下列何者正確? (A)MPL>APL>0 (B)APL處於遞減狀態 (C)TP以遞增速度上升 (D)MPL處於遞增狀態。[112商業]

(A)APLMPL0

(C)TP以遞減速度上升

(D)MPL處於遞減狀態

  

C06.已知廠商的總產量函數為TP–L3+40L2,其中L為勞動人數。其平均產量函數為AP–L2+40L,邊際產量函數為MP–3L2+80L。下列哪一項勞動人數位於生產三階段之第二階段? (A)15 (B)17 (C)22 (D)28[113商業]

 

經濟04-04生產三階段-綜合題

【題目1若某公司的總產量函數TPL48L4L21/3L3AP最大時,L6;當TP最大時,L12;當L13時,為生產第階段。[106教師甄試]

APTP÷L484L1/3L2

MPTP'488LL2

APMP,則AP達到最大

484L1/3L2488LL2 L6

MP0,則TP達到最大

MP488LL20 L12, -4(不合)

L13MP488LL2488×13132-17

MP→ 生產第階段


經濟04-04生產三階段

4-4.1生產三階段

圖示


粗耕的極限B' AP最高點

精耕的極限C' MP0

階段

第一階段

第二階段

第三階段

範圍

AP最高點以前

AP最高點~MP0

MP0以後

變化

AP↑,TP

MPAP0

AP↓,TP↑,MP

APMP0

AP↓,TP↓,MP

AP0MP

報酬

先遞增後遞減

遞減

負報酬

說明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可增加TP

2.變動生產要素少(MPL0),固定生產要素多(MPK0,未充分利用,物未盡其用),廠商不宜在此階段生產。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可增加TP,且至MP0時,TP最大。

2.變動生產要素與固定生產要素搭配得宜(MPL0MPK0TP遞增),為廠商合理生產階段。

3.變動生產要素投入:

 (1)最少投入量(粗耕的極限B') AP最高點。

 (2)最多投入量(精耕的極限C') MP0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不僅對生產沒貢獻,反使TP下降。

2.固定生產要素少(MPK0),變動生產要素多(MPL0,未充分利用,人未盡其才),廠商不會在此階段生產。

 

4-4.2生產者均衡(producer equilibrium)

意義

生產者為實現利潤最大化,必須使每一生產要素最後一元的邊際產量均相等,此時生產成本最小,將不再調整要素組合(符合生產效率)

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。

均衡

條件

MCX:產品邊際成本

失衡

調整

1.     多使用勞動L,少使用資本K

2. 少使用勞動L,多使用資本K

以上二種情況調整後,可降低總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