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
經濟04-04生產三階段

4-4.1生產三階段

圖示


粗耕的極限B' AP最高點

精耕的極限C' MP0

階段

第一階段

第二階段

第三階段

範圍

AP最高點以前

AP最高點~MP0

MP0以後

變化

AP↑,TP

MPAP0

AP↓,TP↑,MP

APMP0

AP↓,TP↓,MP

AP0MP

報酬

先遞增後遞減

遞減

負報酬

說明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可增加TP

2.變動生產要素少(MPL0),固定生產要素多(MPK0,未充分利用,物未盡其用),廠商不宜在此階段生產。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可增加TP,且至MP0時,TP最大。

2.變動生產要素與固定生產要素搭配得宜(MPL0MPK0TP遞增),為廠商合理生產階段。

3.變動生產要素投入:

 (1)最少投入量(粗耕的極限B') AP最高點。

 (2)最多投入量(精耕的極限C') MP0

1.增加變動生產要素投入量,不僅對生產沒貢獻,反使TP下降。

2.固定生產要素少(MPK0),變動生產要素多(MPL0,未充分利用,人未盡其才),廠商不會在此階段生產。

 

4-4.2生產者均衡(producer equilibrium)

意義

生產者為實現利潤最大化,必須使每一生產要素最後一元的邊際產量均相等,此時生產成本最小,將不再調整要素組合(符合生產效率)

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。

均衡

條件

MCX:產品邊際成本

失衡

調整

1.     多使用勞動L,少使用資本K

2. 少使用勞動L,多使用資本K

以上二種情況調整後,可降低總成本。

 

1 則留言: